牙線是現代人常用的清潔用具。盡管史前人類就已經有將食物卡在牙齒里面的經歷、有清潔齒間隙的需求,但一直以來,他們只有一些非常簡陋粗糙、以樹枝和馬毛制成的剔牙工具。而現在我們能夠購買到的方便舒適的現代牙線,誕生至今有兩個多世紀的時間。
牙線已經成為常見的生活用品(Pinterest)
牙醫的猜想
1790年,利維·帕姆利(Levi Spear Parmly)出生在美國佛蒙特州一個農民家庭里,他是家里九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。雖然家里孩子多、生活比較艱辛,但是帕姆利家卻始終重視孩子的教育。今天人們只記住了利維一個人的名字,但事實上,他們家的五個兄弟中,有四個長大后都成為了令人尊敬的牙醫。
帕姆利22歲時搬到了波士頓學習牙醫技術,學成以后,他便在美國各處行醫,甚至遠赴加拿大、歐洲進修,不僅經驗豐富,而且見聞也非常廣。
他認為,牙齒變壞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殘渣腐爛導致的。雖然這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常識了,但那時,這種猜想并沒有被太多人所接受。我們必須明白的是,帕姆利所處的時代還非常落后,牙醫們用金屬錫填充牙洞,用象牙制作假牙,動輒就用鋸子將病人的牙齒鋸得粉碎。
帕姆利積極提倡牙齒使用清潔工具,包括牙刷、牙簽和刮舌器,并試圖研究出一種更好用的工具。
帕姆利(Wikipedia)
打蠟的絲線
結果真的被他找到了。帕姆利發現,涂了蠟的絲線能夠輕松地剔除牙縫間的食物殘渣。為什么要用絲綢呢?因為普通家用縫紉線的強度不足以承受人的牙齒之間的磨損和撕裂,而絲綢牙線則非常強韌耐用。為什么要在牙線上加蠟呢?這是因為這樣方便牙線滑入牙縫,很適合剛開始用牙線、手法不熟練的人。
與牙簽相比,牙線能夠深入齒縫,而且不會傷害牙齒;它還可以貼緊牙齒表面,有效剔除牙縫里的殘留物及牙齒鄰面上的菌斑。當牙線在牙面上摩擦產生“嘎嘎”聲時,就表示已經刮干凈了。
1815年,25歲的帕姆利將這些蠟質牙線裝在小盒子里隨身攜帶,開始向他的病人推廣這種新工具。1819年他發表了一本著作 《牙齒護理的日常指導》〉(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Teeth ),在書中他這樣寫道:
“牙線可以穿過牙齒的間隙,去除那些刷子不可以去除的刺激性物質,它們往往就是真正的疾病來源。每天使用牙線,牙齒和牙齦都將變得非常健康,并且呼吸中再也不會有那種腐爛的臭氣。”
牙線能夠深入牙縫摩擦(Wikipedia)
困難重重
帕姆利本身的牙齒就非常漂亮好看,而且他還是一個文質彬彬、捐建學校、為孤兒院的孩子們免費進行牙齒保健的慈善家,因此他的名聲很大。
不過遺憾的是,盡管名氣大、威望高,但他當年各種革命性的牙科學研究并未被廣泛接受。他期待病人們能夠傾聽他的勸告,不過結果且令他大失所望。大部分的人根本不能理解清潔牙齒的意義,他們甚至覺得牙齒腐爛、脫落是很正常的事。
原因很簡單,帕姆利的觀點實在太超前了。在1878年,世界上才出現了第一篇關于口腔微生物的研究文章,而在60多年前,帕姆利就預先知道要清除牙齒上的牙菌斑了!
箭頭所指的位置,便是牙菌斑(Dear Doctor)
1882年,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家醫療設備公司開始生產牙線,它們的牙線依然是絲綢質地,但是不再打蠟,這樣的牙線雖然比較難用,但是摩擦力更大,更容易去除頑固的污漬。
不過,到了這個時候,牙線依然沒有大范圍推廣。原因同樣也很簡單:絲綢真的太貴了。何況牙線還是一次性的消耗品,用得起、舍得用的人寥寥無幾。
牙線的進化
而真正改變這個狀況的,是強生公司。
從1887年開始,強生公司開始用它們采購的大量無菌縫合線制作牙線。這種牙線的質地依然是絲綢,但是在大規模的采購下,價格就變得便宜了。加上強生公司的實力雄厚,它可以在各種藥店設置展示柜臺,雇傭藥師為牙線進行宣傳推廣。
到了1898年7月,強生公司推出了便攜裝的牙線套裝。在電池大小的金屬罐子里,裝著少量纏繞好的牙線,而且配有小小的金屬鋸齒片,可以方便地進行切割。鋪天蓋地的宣傳,加上產品確實方便好用,就這樣,牙線被逐步推廣開了。
1906年便攜裝牙線的廣告(強生公司)
1941年,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由于需要使用大量絲綢制造降落傘,強生公司轉用尼龍來制作牙線,后來又有人發明了方便的牙線棒,于是便有了今日我們能夠買到的牙線了。
二戰期間生產的強生尼龍牙線(強生公司)
如今,牙線的使用在很多國家已經是極為普遍的事。這種當年的奢侈品,也成為了人們居家旅游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。飯后使用牙線對牙齒進行自我清理,就像人們飯前洗手,飯后漱口一樣,成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程序。如果帕姆利能夠預知到今天牙線的粉絲有多龐大,他一定會感到欣慰的吧!(作者:胖瓜)
來源:科普中國